图片 关于国际油价上涨的若干思考_篮球比分▎球探网

篮球比分▎球探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 > >

关于国际油价上涨的若干思考

来源::未知 | 作者:篮球比分▎球探网 |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国际油价上涨的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认为,本次油价上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首先,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和供给面临较大制约导致供需预期偏紧。其次,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贬值是油价上涨的直观反映。第三,投机炒作对高油价具有推波助澜作用。第四,地缘政治不稳定导致市场对石油供应紧张的担心。关于国际油价的走势,作者判断在短期内还会继续上涨。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应对:一是稳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倒挂”问题;二是努力探索能源替代新途径,缓解我国对石油的依赖;三是积极倡导能源节约,降低石油消耗。

关键词: 石油市场,美元贬值,石油价格,能源节约
 
  高油价使全球经济告别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正在滑向低增长、高通胀的边缘,如果石油资源价格上涨的势头得不到遏制,全球经济陷入滞涨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自从今年1月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桶的关口以来,其价格不断攀升,先后上冲110美元、120美元、130美元,并于6月6日一度创下139.21美元/桶,逼近140美元/桶的历史纪录。油价、粮价高涨交织在一起,把全球通货膨胀推向1973年海湾战争以来的历史新高,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引发罢工和强烈示威抗议。认真剖析国际油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及其对世界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对科学判断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油价上涨的特点及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出现过四次大涨,前三次分别为: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起因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即阿拉伯国家打击以色列,作为对以色列支持者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的报复,欧佩克联合限制了石油产量,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上升到10美元/桶;第二次是1979年,导火索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和1980年的两伊战争。受之影响,伊朗石油产量大幅度减少,国际油价从13美元攀升到34美元;第三次发生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石油供应紧张,促使油价跃升到40美元以上。之后,国际油价逐步回落,1998年甚至回到10美元左右。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特别是从 2007年起,油价上涨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舞台中表现格外抢眼的重大事件。
  关于油价上涨的原因,不同利益主体各持不同观点。欧佩克成员国认为,油价上涨是美元贬值和投机炒作的结果;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坚持称,欧佩克国家不随石油需求增长提高供给是油价高涨的主要原因;国际能源署则指出石油库存偏低导致了油价连创历史新高;还有一些机构认为,地缘政治是国际油价上涨的导火索。
  笔者认为,与前三次受战争(政治因素)影响中东地区限制石油供给引发的价格波动不同,本次油价上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
  
  (一)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和供给面临较大制约导致供需预期偏紧
  
  自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在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石油消费的化石经济时代,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人口大国为代表的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国际石油消费的大幅度提高,由此导致国际油价逐步上升。按照经济学理论,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要么减少该商品的消费,要么改用其他替代品;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会提高该商品的生产,增加供应,从而使商品价格降下来。
  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从需求来看,虽然高油价使没有实行油价补贴制度的发达国家的人们减少石油需求,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资料,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出现连续三年负增长。然而,由于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美国和经济高增长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以及新的用油大户中东地区都对国内成品油进行补贴,因此,国内消费者对国际油价上涨并不敏感,石油消费照涨不误。这样,没有油价补贴的国家因高油价而减少的需求,会被实施油价补贴的国家强劲增长的需求弥补。两者相抵,全球石油需求不降反升。从供给来看,石油生产国对油价上涨也不敏感,高油价并没能刺激石油生产国增加石油供给。主要原因:一是欧佩克国家是高油价的最大受益者,高油价符合他们的利益,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主观上他们不愿增加石油生产,而是留着未来卖更好的价格,客观上这些国家的炼油能力已接近饱和,增加新产能需要时间;二是英国、挪威、墨西哥等部分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的石油生产已经开始大幅度下降,即使是第二产油大国俄罗斯也已经在 2007年就进入了“峰值”。
  这样,一方面全球石油需求有增无减,另一方面石油供给增长乏力,其结果必然通过涨价来平衡。再且,石油现货交易是以期货市场价格为核心定价,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使高增长的石油需求预期自然地转为中长期石油稀缺预期,从而推动油价的快速上涨。
  
  (二)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贬值是油价上涨的直观反映
  
  国际石油价格一直都是以美元作为主要报价和结算货币,80%左右的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美元兑主要货币的变动情况直接影响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两者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受到美国财政、贸易“双赤字”和次贷危机所导致经济下滑等因素的影响,美元兑主要货币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贬值,从而自然带来油价的上涨。据欧佩克计算,美元每贬值1%,国际石油就上涨4美元/桶。
  
  (三)投机炒作对高油价具有推波助澜作用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股市、房市不断下跌。石油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具有金融产品的属性,在股市不景气、房地产价格下跌,以及石油供求基本面有利于做多的情况下,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投资基金源源不断地涌入石油商品期货市场,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根据有关报道,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数百亿美元的指数基金投资于石油期货。同时,一些投资银行通过对外发布石油供求关系偏紧的信息和价格上涨预测等方式,诱导石油期货交易,推动石油价格上涨。
  
  (四)地缘政治不稳定导致市场对石油供应紧张的担心
  
  伊朗和尼日利亚分别是全球第四大石油和第八大石油输出国,因核计划原因,伊朗与西方关系紧张,石油出口面临西方国家封锁的风险;尼日利亚则受国内武装分子的破坏,石油出口波动比较大,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使市场担心石油供应受阻。另外,部分主要生产国炼油厂不时发生问题,也使供求关系脆弱的石油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出现价格上涨。
  从本质上讲,供求关系是国际油价上涨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其他因素对油价的影响最终仍然还是通过供求发生作用。当供求因素决定了油价的根本走势后,其他因素就会成为催化剂,会加速油价的上扬或下跌;当然,某些时候其他因素也会转变为主要因素,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于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不同的机构和专家有不同的观点。国际投资银行高盛认为,国际油价将继续上涨,并在不久的数月内将突破150美元,未来几年内将可能达到200美元。摩根斯坦利的研究也提出,供给制约和总需求的增长将轻易地把国际油价推高到150美元以上。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随着世界需求减少和产量增加,世界石油价格可能在三年到五年后降到104美元至108美元。雷曼兄弟甚至认为,国际油价将下降到80美元至100美元。
  笔者认为,判断国际油价的走势,必须看从前述四个影响来分析。一是石油供求逐步偏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全球53%的石油用于生产汽、柴油,另外的47% 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只要人类没有能够摆脱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只要汽、柴油消耗大国不取消补贴政策,对石油的需求就会继续保持增长,而在供给方面的制约却是不言而喻。二是美元弱势格局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虽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均称将采取政策手段稳定美元汇率,维护美元的地位,但美元的走势主要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只要美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起色,美元就难以走强。从目前的情况看,受次贷危机和高油价的影响,美国经济最近1-2年内走出低谷的可能性不大。三是投机基金做多意愿不减。从投资银行和基金分析师发表的预测来看,做多石油期货的观点仍然占多数,说明很多机构还在看好价格的上涨。而且,这些机构为了证明自己预测的正确,不排除进一步人为推高石油期货价格市场的可能性。四是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近期内不会消除。伊朗与西方国家的不和、以色列与伊朗的对立、尼日利亚国内武装冲突等矛盾将继续威胁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加大油价的波动。按照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国际油价在短期内还会继续上涨,最终上升到足以迫使新技术的运用、能源效率的提高、替代能源步伐的加快,从而导致石油绝对消费量的减少,改变石油需求预期,才会抑制石油上涨的势头。但这不是短期之内能够做到的,当然,期间不排除石油价格出现阶段性下降的现象,宽幅波动将是一种常态。
  国际油价迅猛上涨且持续6个月站在100美元以上,不禁令人们回想起了前三次石油危机的情况:经济停滞、物价飞涨、股市下跌。在经济社会生活高度依赖石油资源的时代,油价高涨自然引起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担心。事实上,尽管各方面意见不一,但与伴随高油价而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物价上涨、股市下跌已经发生了。因此,要对油价上涨给予高度重视,合理评估它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变得有利可图,导致工业用粮需求快速增长,这些新增的边际性玉米需求导致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随着大量土地被用于生产玉米,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价格也跟着出现大幅度增长。这样油价、粮价联动上涨,加上矿产等基础资源价格的上涨,通过各自的渠道向下游传导,导致汽柴油、食品、消费品等价格上升,从而引发广泛领域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很多国家的CPI涨幅都超过了两位数;美国的CPI上涨也在4%以上,创18年来新高;欧盟成员国的CPI涨幅以连续数月超过3%,高于欧洲央行确定的2%调控目标;越南5月份的CPI甚至高达25%。
  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侵蚀了工薪阶层劳动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作为补偿,他们自然要求增加工资收入,否则就会减少劳动供给,结果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根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油价每上升10美元,将导致全球 GDP总值下降0.5个百分点。按此推算,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平均价格比年初已上升了20美元以上,将使全球GDP增幅下降1个百分点。假若下半年油价达到150美元,按全年均价上涨30美元计算,全球GDP将下降1.5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油价高涨刚好和次贷危机交织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放大了油价上涨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当然,由于各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日本由于能源利用效率比较高,能耗低,加上日元升值的抵消,油价上涨对其 GDP增长的影响不大。美国虽然是第一石油消费大国,但由于它的服务业占GDP的80%左右,制造业只有13.7%,且美国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补贴,因此,从目前看,高油价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远小于次贷危机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油价使全球经济告别了2003-2007年的高增长(4.9%)、低通胀(3.6%)的黄金时期,正在滑向低增长、高通胀的边缘,如果石油资源价格上涨的势头得不到遏制,全球经济陷入滞涨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2006年消费量达到3.49亿吨,其中1.68亿吨即48%来自进口,国际油价飙升对中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国家控制成品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弱国际油价高涨对国内CPI上涨的冲击,但它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增加了财政补贴。为应对今年以来高居不下的价格水平,政府暂缓成品油价格调整步伐,以维持国内成品油的低价格。由于我国原油价格已经和国际市场完成接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造成了国内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进一步扩大,炼油企业的亏损不断增加。为此,政府财政需要对炼油企业进行补贴,以激励炼油企业继续生产,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应。如仅4月份,中石化就获得政府财政71亿元的进口原油补贴,5月末进一步增加到123亿元,为3年中单月补贴数最多的一次。
  二是导致国内成品油供给不足。尽管有国家财政补贴,但由于补贴数额仍不足弥补亏损,即使是享受补贴,炼油厂的炼油动力也不足,更何况没有获得补贴的民营炼油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内成品油供应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成品油价格和国内的价差越来越大,部分经营者形成了涨价预期,他们不惜冒险囤油以期待成品油价上涨而获利。这就是近期以来国内出现“油荒”的主要原因。
  三对下游行业造成严重影响。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国际油价上升对电力、煤炭、化纤、棉花、金属、建材等多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是交通运输、石化产业、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质、金属制品等产业;农业、纺织业、建筑业、汽车产业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化肥、农药、涂料染料、纯碱、塑料、化纤等行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
  近期中国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及建议
  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各国政府纷纷提高成品油价格的背景下,中国继续维持成品油低价格的做法,已日益暴露其弊端,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于6月20日起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平均提高幅度为15%左右;电价每度提高2.5分。上一次提价时间是2007年11月1日,成品油平均价格提高了8%。
  成品油价格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炼油厂增加供给、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补贴。当然,成品油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将通过价格的传导,推动下游产业价格的上涨,但是由于石油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仅占20%左右,在CPI价格指数的权重仅占3%-4%,而且国家还配套出台了对农业、公交等行业的供应保障和价格控制政策,因此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对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温和的。尽管如此,在国际油价上涨还没有见顶的情况,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应对。
  一是稳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倒挂”问题。尽管本次成品油价格提高幅度比较大,但国内汽油、柴油的价格仍然比国际价格低25%左右。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内“油荒”和成品油走私等现象就难以消除。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继续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择机实现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
  二是努力探索能源替代新途径,缓解我国对石油的依赖。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替代能源成为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选择和客观要求。生物燃料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替代能源的主要途径与方向。我国积极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不仅符合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石油能源的替代方式和途径。
  三是积极倡导能源节约,降低石油消耗。要把节约能源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制定各行业的节能标准和实施办法,加强节能教育和舆论宣传,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节能意识深深地根植于广大民众的脑海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篮球比分▎球探网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韩国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韩国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一、90年代初期以来的第一轮金融开放不当的金融开放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韩国...